我們知道,胎兒確確實實能感受到母親的一舉一動,一言一行。從母親輸送給胎兒血液中的化學物質的變化可以看出,也可以從孕婦從事重體力勞動引起胎動異常的感覺中體會到,所以,我國古代極其重視孕婦的心理活動,道德修養對胎兒的影響作用。明代醫生萬全認為:“自妊娠之后,則需行坐端嚴,性情和悅……常處靜室。多聽美言。令人誦讀詩書,陳說禮樂,耳不聞非言,目不觀嚴事,……如此則生男女福壽敦厚,忠孝賢明,不然則生男女鄙賤不壽而愚頑。”日本上智醫院的阿部順一教授在對大量的孕婦進行胎教指導后認為:智力活躍、身心健康的嬰兒,一般不會脫胎于酗酒、嗜煙、愛吵嘴,沒有修養的婦女。這種觀點與我國古代胎教對孕婦的要求是一致的。
所有夫婦都想讓自己的寶寶出生盾身體腱康,智力發達,性格良好,成為一個體、智、德、美全面發展的好孩子。這當然與后天的優育,優教是分不開的,但是如果父母沒有文化,修養不高,性格不好,要把孩子培養成為理想的后代則是比較困難的。
還有疑問嗎?請留下您的問題,15分鐘內回答您!
0票
開心
0票
板磚
0票
感動
0票
有用
0票
疑問
0票
難過
0票
無聊
0票
震驚